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趣找知识 2024-03-10知识百科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以下展示关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以下展示关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绝密启用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新旧交替之际,“旧”文字与“新”文字往往出现混用的情

2、况,还未习惯“新”文学的文人写出的作品往往是文白交杂的。徐志摩的诗歌虽有时也文白交杂,但其文字赋予诗歌的“音乐性”却是独一无二的。“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诗最重音节。”关于分析新月派或者徐志摩诗作音乐性的作品已经数不胜数,单看声音这一点,徐志摩的诗歌的确还残留着古典诗歌中平仄的痕迹。徐志摩是从“旧”文学过渡来的文人,他非常清楚古文的创作规范,以至于后来在短短数年的留学期间,能有如此巨大的诗歌创作成就。或许是康桥的柔波给予了他创作的性灵,但自幼培养出来的扎实功底以及其自身的言语天赋才是帮助徐志摩登顶诗坛的主要推动力。诗歌与音律自是一家,节奏与音乐性促成了诗歌的歌咏特质。在胡适提出“我手写我口”的

3、时期,诗歌散文化已经发展成全民性质的文化运动,对新文学的憧憬与尝试的兴奋之情并未冲昏新月派的头脑,他们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统,那便是格律。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对此,李丹认为“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一个关键问题”。闻一多将诗歌的节奏命名为格律:“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虽然这个主张是闻一多提出的,但是“三美”主张诠释得最好的却是徐志摩。不知从何时起,徐志摩的诗歌被贴上“音乐美”的标签。卞之琳对其有此评价“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富于音乐性(节奏感以至旋律感)”。商务印书馆刊出的徐志摩全集诗歌卷收录了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192首。其中,就诗行形式来说,“参差

4、建行”的诗歌一共有87首。黑格尔曾说,“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这种像构建建筑物一样的作诗方式,虽然只有简单的文字长短,但是它构建出来的结构美感往往存在情感张力,止于平仄以及音韵,那便要看这“文学大厦”的建设章法。徐志摩诗歌的形式多样,其中不顶格的写作方式便是产生视觉冲击和音乐美感的秘诀之一,同时,它也影响着音乐的强弱程度。另外,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传统在非顶格诗歌中也有全新形式的体现。相对于工整的古典格律诗,空格的出现使现代诗歌产生了顿挫感,也赋予了现代诗更灵活的形式,增添了灵动飘逸之美。庭院是一片静, 听市谣围抱;织成一地松影看当头月好!不知

5、今夜山中是何等光景;想也有月,有松,有更深的静。山中在汉语的文白转化过程中,很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语言的长度,用几个字便能代替冗长的文言文。现代诗歌适应了这种改变,产生了行与标点符号之间的不同形式。偶数行前空一格的写法使这首诗参差错落,如同明洁晓畅的口语一般。奇数行均为6个字,偶数行均为5个字,从字数上体现出节奏的“慢快慢”的律动,打破了固有的节奏范式。在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即为节奏,节奏是有变化的。在这首诗中,长串的字符传达绵绵细雨般的慢板节奏,夹杂着深沉又漫长的情绪,如莱茵河畔的涟漪般轻柔。精简的字符传达欢快活泼的快板节奏,夹杂着紧凑又明朗的情绪,如刚断奶的小马驹般活泼

6、。此外,徐志摩善于在顺畅的旋律中添加不和谐的停顿,以至于给听者在心理上造成情绪的积塞,如此诗奇偶数行之间的字数错落以及行前空格。山中是一首情绪悠扬、沉着缓慢的抒情诗。空格的存在不仅代表诗人情绪的转折,还无限扩大了诗歌的审美想象空间。空格如同不被定义的文字,传达着不被定义的情感,这情感源于作品的意境以及意蕴烘托,也源于读者内心深处偶然产生的共鸣、想象或是回忆,“一方空格、万丈情愫”,也正是这错落的排布方式,使这一段本来平庸的陈述文本变得诗意纵横。从宏观上看,徐志摩还是一个善于把握情绪节奏的诗人。山中中的四个诗节,第一节,闹市中凸显宁静的庭院给人带来的片刻宁静,此刻这份宁静带给徐志摩的感受是愉悦欢快的。第二节则进入诗人的联想世界:明月松间照的山林是否存在“更深的静”。诗人的思绪总是纷飞缭乱的。此刻徐志摩的思绪早已带有思索时特有的惆怅与沉默。第三节,诗人似乎从片刻的思索中找到了结果,思绪开始纷飞,笔下展现出动态的描写,似清风攀附月光在山间流荡。这一节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