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国家课程劳动教育指的是什么(劳动教育属于什么课程)

admin 2022-05-19教育资讯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不限于具体内容和方法,而注重整个国民教育过程、体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柳夕浪/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

一次好的劳动教育,必然蕴含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元素。如学生帮厨,应该引导学生注意饮食卫生、营养搭配、体会待客之道、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克服困难,等等。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帮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着多方面的目的要求,尽可能发挥一举多得的育人效果。这与学生在家自发地学习、缺乏反思改进,或者浅尝辄止等,有着实质性的差别。

劳动教育就是要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上下功夫。如果抽空了德、智、体、美等内容要求,既没有了真正的劳动,更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就只剩下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外在形式。

其实,所有实际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都是综合性的。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劳动教

育本来就蕴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融合了各个方面内容要求的综合性教育。所谓“‘五育’融合”可能是个虚假命题。如果它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提醒大家,克服无实质性内容的形式主义。

“五育”的上述三个层次结构关系还告诉我们:处在内圈的教育活动,无论是德育,还是智育、美育,都不能替代体育与健康教育,更不能替代劳动教育。将上述几个方面归结起来,厘清劳动教育内涵至少应注意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把握劳动教育过程。

劳动教育过程并不是上几节劳动课、开展几次劳动实践这么简单,而是要强调使人从消费为主、享用为主,逐步走向生产为主、创造为主,实现自立自强并奉献他人和社会,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是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它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过程的始终。

今天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得是个劳动者。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不限于具体内容和方法,而注重整个国民教育过程、体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教育不排除教人享受生活,学会度过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闲暇时光,但我们不能由此而颠覆整个教育过程,把培养劳动者的基本任务丢在一旁。

现实中,有些学校故意取消水龙头下方的接水槽,使孩子们洗手时会因为水溅起来而及时关上水龙头;而另一些学校开设“茶文化”体验活动之类课程,富丽而堂皇。两种教育反映出不同的育人取向。今天还是应该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二是把握劳动教育本义。

劳动是将人和自然资源、个人和他人联结的最基本的力量,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结伴他人、拥抱自然,拥有幸福的人生。劳动教育的本义在于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即通过劳动去育人,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具有显著的思想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特征。

劳动教育的内容、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这一育人宗旨是贯穿始终的。如何通过劳动去育人呢?如何从知劳动到会劳动、再上升为爱劳动呢?这是个难点,应该是当前劳动教育研究的着力点。

三是把握劳动教育重点。

针对对体力劳动的关注不足甚至忽视,当前劳动教育应注重让学生在系统的文化课学习之外,参加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经历劳动过程,出力、流汗,感受体会体力劳动、普通劳动应有的尊严和幸福。

莫用课堂学习取代当前劳动教育的重点,莫用一般的活动去充当劳动教育重点,莫在温柔的舞台上表演劳动教育,而重在俯拾皆是的个人日常和社会生活中开展常态性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三观”的形成。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份某地级市小学生服务性劳动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的小学生均参与了服务性劳动,且有近一半的小学生每星期参与了超过 1 课时(40分钟)及以上的服务性劳动,不同性别、不同经济背景、不同学校的学生参与服务性劳动的情况大致相当,这说明在劳动教育问题上,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不因为师资、设备不同而不同。

报告还显示,将学校服务性劳动参与指数分为低于平均、平均水平、高于平均三类后,发现服务性劳动参与指数高于平均水平的学校,学生在心理健康的发展、主观学业负担的减轻及兴趣爱好的提升上有较大优势,在学生品德行为发展上也有一定优势;就学生个体而言,积极参与服务性劳动的学生在人际发展(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上得到明显提升。

该报告表明,让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之外干点活儿,可以缓解全社会在为之焦虑不安的学生心理健康、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可是,如果把劳动教育做成了按照固定的课标、教材上课、学习和考试,对学生来说,又多了一门学科课程,它又给当下的学生带来了什么呢?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