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如何发展智能教育学(教育的智能)

admin 2022-05-17教育资讯
主持人:说到人工智能,现在越来越影响而且走进我们的生活,在教育领域,现在应该说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不能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目前的应用范围是如何的?余胜泉: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首先人工智能会使得我们的学习环境越来越智能化。相比于智慧教室、智慧录播室、智慧图书馆、智慧书写系统以及相关的校园安

主持人:我现在看到我们在北京市的一些中小学,他们已经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了。现在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会不会太早了?

余胜泉:现在有很多学校开一些人工智能的课,还有一些企业专门编了中小学的人工智能课程。当然我觉得,在中小学,适当普及人工智能的常识是对的,但是有一些过于急功近利不值得倡导。我看过一套人工智能的教材,从三年级就开始开人工智能课,很多词汇术语可能都不清楚,现在给他讲很复杂的知识,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知识,这个时候去学,同样一个东西理解,可能两三个星期才能明白这个词说什么意思,但是等到成年以后,可能只花两三个小时就能明白这个事情。所以我不鼓励太多复杂的知识进入到中小学,但是适当的让小孩理解人工智能对现实社会的变化的影响,例如了解人脸识别,可以做什么,了解各行各业里面应用的现象,就像我们了解汽车可以跑、飞机可以飞的道理。比如同样一个力,我们小学生也要学力的概念,但是只要知道力是相互作用的就可以了,但是到了大学就要了解力和力之间复杂的关系,甚至还要了解宏观的力和微观的力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同样是讲人工智能,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以浅显、形象了解为主,那些知识复杂算法还是应该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阶段再去教比较合适。适当地让学生有一些体验性的活动,结合信息技术课,寓教于乐,尤其是在小学,我不赞成系统开人工智能的课,但是可以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和体验性的可以的。

到了初中和高中的时候,结合信息技术课,适当渗透人工智能的知识,这是可以并且合适的,否则容易超前教学。现在什么东西都要往中小学渗透,中小学的负担太重了。人的心智是有个发展的过程的,当心智发展不全的时候,学一个东西花很长时间。当抽象思维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以后,花几个小时就学会了。要提高学生到了成年以后的学习能力,小的时候要适当地给他留白,留空。让他不受过重的学习负担的压力,因为过分的学习负担的压力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厌倦、倦怠,以及泯灭他的好奇心、求知欲,一旦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了好奇心、没有了求知欲,养成了功利性读书的习惯,对于他一辈子的成长都会起着巨大的障碍作用。真正的杰出的人才都是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自律意识、好奇心、求知欲,是内在驱动,而不是外在驱动。内在驱动不行,外在的驱动力弱了以后,基本就停滞不前。现在过分的学习,负担过重,会对小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会起到压制作用,对小孩的长期发展不健康。

主持人:感谢余教授提出的中肯的意见。我们知道余教授所在的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是2015年成立的,到现在四年时间了,你们肯定也在致力于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落地和研究,您觉得,通过这四年的努力和研究,有没有发现我们国家人工智能现在在我们教育领域当中会不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者挑战?

余胜泉:目前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觉得代表性的可能体现在,第一个问题是目前产业界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过多的关注讲测考练,知识性的教学太多。都在用人工智能提高知识教学的效率,比如都在适应性学习、做题库、经典推荐,当然有一定作用,但是这个是对原来我们教学优势的一种强化,有时候强化的极致以后反而成了一些问题。用人工智能进行应试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多。我们其实特别希望人工智能不光是要做应试教育这方面内容,更多的需要人工智能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方面,降低学生负担方面,帮助我们教育做科学决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场景一定要多元化、多样化。比如我看到过一个美国公司做的产品,给盲人做了一个智能手环,拿手在书上划,就能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语音,让盲人能听到,这种应用非常有价值。而不是搞知识性教育,原来学生做五道题,再给你做五道题,纯讲测考练的,这样就有点违背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规律。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目前人工智能还存在数据的问题。人工智能真正要发挥作用,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数据,而且这个数据要贯通形成,有更多的数据才有更多的智能。形象地说,人工智能像汽车,数据就像汽油,没有数据,汽车就跑不起来。一是存在于数据的孤岛,数据隔离的现象,每个系统都有各自的数据,数据没有融会贯通。二是数据使用的规范也存在问题。学习过程中的数据,涉及到孩子的隐私,目前隐私伦理在教育数据利用方面还缺乏清晰的规范,我觉得应该有清晰的教育数据利用的伦理和规范,尊重儿童身心健康以及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数据。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