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批教育黑线回潮()

admin 2022-05-19教育资讯
第二排右五是班主任王云亮老师,右六是叶德欣老师,后排右四是作者“日岀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吟诵白居易的词,常让我想起故乡的古城淮阳。那是我心中朝阳升起的地方,常令我魂牵梦绕,心驰神往,“能不忆淮阳”?1973年9月初秋的一天早上,青春懵懂的我迎着东方的


仅政文专业就有大约140多名莘莘学子。辞别母校后,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薪火相传,也是桃李满天下,闪耀着蜡烛的光亮。


其中翟国胜、邢志坚等同学常年笔耕不辍,报刊常见华章,著作结集颇丰,虽毕业近五十年仍联系不断,每有大作结集出版必会赠我阅览欣赏。


后从政的老班长李志、和朱有彬、王树同、钟艳丽、张恩亮、刘本在、刘占国、马义山、王玉西、陈新墩等在政届多有闻名,几十年后还能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当年青春的学生模样。


淮阳师范学校曾是中州大地历经沧桑的百年名校,尤其藏书颇丰,入校之初适逢校图书馆开放,众多莘莘学子像饥饿的孩子扑向面包香肠,大口吮吸其中的营养。


那段岁月虽然受到一些干扰,比如批判教育黑线回潮,和所谓的开门办学的影响,但还是能借阅到一些专业课同类的书和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使我受到了中华文化和政经文史的熏陶滋养。


更是由此广泛阅读涉猎的开端,为此后考取河南大学中文系奠定了基础,也从而圆了我的大学梦想!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国家每月发给我们十五元的生活学习费用,难忘的饭堂虽然简陋,大锅饭菜也一般,但我们却非常知足,吃得津津有味,端起饭碗就是狼吞虎咽,好似美味佳肴不挑不捡。虽然此后几十年衣食无忧,却还是难忘淮师简陋饭堂的蒸馍米饭,和那5分钱一份的半碗萝卜青菜团!


后来时局动荡,批林批孔运动和反击右倾翻案风骤起,学校的当权者也跟“风”搞起了所谓的开门办学,我班同学都下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深入农村社会学习实践。分别去了淮阳县的郑集冯塘和学校农场,把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像赶鸭子放羊。


虽然撵出了课堂,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多侧面了解到了社会基层农村的真实模样。


握笔的手拿起了铁锨,干起了翻淤压沙的农活,正是读书的时光,却远离课桌,美其名曰“社会实践”,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匪夷所思,实在荒唐。


而在那个动荡的岁月,其实是个别当权者搞政治投机,出政治风头想岀的“鲜点子”,跟“瞎胡闹”没啥两样。


往昔的岁月如过眼烟云,已成为尘封久远的追忆。同学们毕业后几十年的学习工作历程各不相同,却都发出了光和热的作用。


时光荏苒几十载,挥手之间,已近古稀之年!如今退休后我随女儿来到广州已经八年,远离了母校和故乡,远离了古城淮阳。由于女儿女婿都在暨南大学工作,我们就定居在暨南大学“明湖”湖畔的小区里,晨起和晚间,常常徜徉在校园内“明湖”和“南湖”岸边,常与暨南大学的天之骄子擦肩偶有面谈,看他们结伴上教室学习,食堂打饭用餐,他们与我淮师求学的年龄相仿,常常勾起我对青春岁月记忆的联想。


淮阳师范学校是我永远的母校,古城淮阳是 我梦想起飞的地方!更是我心中朝阳升起的地方 !


常思量,永难忘!


往事如烟,岁月静好,永远的淮阳师范常驻心芳。


校园墙外“龙湖”静谧的杨柳湖畔,悠悠的千年古城,鉴证了我们青春的足迹,和风华正茂的往昔当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退休前后数年间,还飞越了世界几大洲数十个国家。唯有那纯朴的淮阳古城,环城龙湖的“杨柳岸,晓 风‘明’月”,和古城晨起光芒万丈的美丽霞光,与那冉冉升起,充满蓬勃生机的火红朝阳,永远定格在我的思忆里,怀念珍藏 !


终难忘,岁月长,自思量,地久天长!


因为那是古城最美丽的霞光,是我们青春时期最美丽的朝阳!


(淮阳师范学校1973级政文二班马仁魁,2022年4月22日夜,写于广州暨南大学“明湖”湖畔。结语:我没有舞文弄墨之才,平时也懒于写东西。之所以草就此拙文,实因受师友回忆文章感染,更因有难以忘怀的淮师情结,几十年感情深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拙文谨抒发一下情怀。然而毕竟年代久远,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恐贻笑大方,恳请师友教正,以免谬误再传)



马仁魁,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回族,大学本科学历。周口市川汇区人,现迁居广州天河区。1971年初中毕业后下乡当知青,1973年9月淮阳师范学校政文专业(七三)二班学习。毕业后当过教师、初中校长、职业中专校长、川汇区教育局副局长、纪检组长等,在《中学语文教学通讯》等 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