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资本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教育医疗(资本不能进入教育和医疗)

admin 2022-05-17教育资讯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易凯资本”(ID:China-eCapital2000),作者:李钢张骁吴优王斌李晋李瑞,36氪经授权发布。一、概述2021年中国健康产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这是全球新冠疫情的第二年,是资本市场逐渐趋于冷静

2021年是中国Biotech公司大规模商业化的元年。国内多款 PD-1 单抗大癌种适应症获批,首款自主研发ADC药物、以及自主开发的CAR-T 药物相继上市,中国多家Biotech公司均开始实现规模收入。

2021年同样是创新医疗技术与器械公司商业化爆发的春天,创新的术式与医疗器械逐渐得到医保的认可与覆盖,例如TAVR、手术机器人等经过多年的积累,在临床表现上得到充分论证,今年开始已经在全国多省、市进入医保支付目录。

2021年随着AI影像三类证审批通道全面打开,中国多家公司在中枢神经,心血管,肺结节、糖网、骨科等领域陆续获证,甚至部分企业在海外也已经形成规模收入,产品布局欧美、一带一路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与地区;AI+新药研发企业也与多家大型药企达成合作研发或签订License-out商业合同,形成收入。

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还将见证脑机接口技术、数字疗法、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多种高技术赛道开始大规模实现商业化应用。

2、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深刻影响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各种数字化工具已逐步渗透健康产业的方方面面,并在多个领域初步展现出其在突破瓶颈和降本增效方面的巨大潜力。我们认为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对整个健康产业赋能的方式和能力的不断拓展与提升,整个大健康产业中很多传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都面临着被颠覆和重构的可能。

1) AI赋能新药研发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算力的大幅提升,AI在新药研发方面正在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展示出令人惊叹的潜力。

以蛋白质结构预测为例,DeepMind公司的AlphaFold2已经预测出超过35万种蛋白质结构,涵盖了98.5%的人类蛋白质组以及20种生物的蛋白质。

全球TOP20跨国药企均在AI领域有大量布局,包括诺华、辉瑞、GSK、阿斯利康、赛诺菲、复星医药在内的大批国内外企业纷纷试水AI研发新药,期待跨越式提升新药研发的效率。与此同时,包括谷歌、腾讯、阿里、百度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也在这个领域加速布局。

此外,全球众多初创公司正在从AI和软件平台服务、CRO、生物科技等多个方向参与这波AI制药的浪潮,从不同角度尝试解决当前AI制药行业面临的数据痛点问题,推进AI制药产业向前发展。

目前,AI制药行业大部分推进较为靠前的产品管线基本都是由新兴的AI制药企业在稳步推进,传统药企在AI制药领域动作略显迟缓。未来3-5年,如果传统药企在这个领域能有更加坚定的投入,且现有AI制药的产品管线能够在临床实验阶段取得重大突破,AI制药市场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也将获得更多主流资本的关注。

2) 数字化诊断对传统诊断的赋能

后疫情时代,数字诊断技术叠加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平台等线上模式可以大幅提升传统诊断的准确性和问诊效率,扩大问诊的覆盖面,实现对传统诊断多场景、全流程的赋能。

对于院内场景而言,数字化与传统诊断技术的结合正在往更多科室拓展,比如在检验科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样本可及性、前处理自动化、全流程无人值守等临床痛点,大幅减少了检验科医生的重复性操作。而在院外场景下,数字化应用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例如,数字疗法与互联网医院相结合,让不愿意或者无法正常到院就医的精神疾病类患者,通过新途径获取持续跟踪的诊断与治疗;肿瘤早筛技术应用可以让消费者通过在家/体检机构进行自测,最终在手机终端即可对自身健康情况作出准确评估。数字化技术应用为传统诊断在to C场景的应用带来了崭新的方向和无限的可能。

过去一年,在数字诊断领域,鹰瞳科技等头部企业成功完成IPO;一级市场如强联智创、左手医生、瑞图生物、康立明生物、Freenome等相继完成超亿元股权融资。

我们预计,以院内心血管、神外、脑科学等专科病种为主要突破方向,以远程AI图像识别软件、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院外线上问诊、患者随访、慢病管理等环节为主要效率提升载体,以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深度学习为主要底层技术支持,数字诊断在未来必将对传统医学诊断带来巨大的、具有互补性甚至是颠覆性的赋能与改变。

3) 数字疗法成为传统治疗技术方案强有力的补充

 3/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