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通川区爱国主义教育(通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admin 2022-05-17教育资讯
通川是一方红色热土,孕育了张爱萍、魏传统等共和国将军,诞生了“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中国红色第一联。近年来,在达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川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张爱萍故居、神剑园、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千口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已成为致敬革命英烈、缅怀先辈精神的“打卡地”。通川区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内

通川是一方红色热土,孕育了张爱萍、魏传统等共和国将军,诞生了“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中国红色第一联。近年来,在达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川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张爱萍故居、神剑园、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千口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已成为致敬革命英烈、缅怀先辈精神的“打卡地”。通川区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内涵,让红色资源“动起来”、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红色精神在通川大地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近日,达州市通川区委宣传部、通川区委网信办开展以“红色基因代代传、网民爱党话变迁”为主题的通川区网民采风活动,20多名网民先后前往安云乡七河村卢家湾、北山诗歌陈列馆、蒲家“五高小”、蒲家英烈园和神剑园真切感受通川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色通川蕴含的“初心”故事,聚焦通川区乡村振兴,以及品质乡村建设打造。

  厚植文化的安云乡七河村卢家湾大院静静地躺在山峦的怀抱之中,人们辛苦劳作的场景被定格在网民眼前。这里既保留了老旧房屋的原始风貌,又依托乡土特色之美,一处处清新别致的角落美景,成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院落在网民眼前徐徐展开。

  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高颜值”的卢家湾大院。在大院里,大家仔细观看古朴的具有川东特色的院落,并与80多岁的王永恒老人、通川区安云乡七河村90后村书记尹俊苏话村里的变迁,聊这里的红色资源。据悉,安云乡作为“七支点”重要节点,将围绕全力打造“康养之乡生态安云”这一目标,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服务业,提升安云承接空中草原旅游区延展服务功能的品质。

  参加活动的网民穿过雨巷和诗歌大道,一座仿古建筑——北山诗歌陈列馆出现在眼前,如空谷幽兰在乡间静静吐露着诗意的芬芳。网民走进北山诗歌陈列馆,里面丰富的图文资料、实物书籍,沐浴的是诗歌韵律,网民感受的是诗歌滋养。

  自明清以来,北山文风鼎盛、诗家辈出,,明清科举考试和民国时期具有一定成就的文人有50余人。著名诗人梁上泉,出生在今通川区北山镇,其创作的军旅歌曲《小白杨》走入千家万户,对达州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梁上泉共出版诗集31本,创作出10多部影视剧本。北山当地很多人深受梁上泉的影响,热爱诗歌、走上创作之路,诗歌文化氛围浓厚,孕育了梁芒、邓成彬等为代表的知名诗人、词作家,当地更有涌现出80多名乡土诗人,诗歌文化氛围浓厚,形成颇具特色的诗歌文化现象——北山诗人群。

  北山诗歌陈列馆于2018年建成投用,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内设梁上泉诗歌展厅、北山诗群展厅和国学室、书画创作区等。2008年11月,原北山乡被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命名为“中国达州诗歌之乡”;2014年11月,北山镇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特色文化诗歌之乡”,北山诗歌陈列馆还被四川省诗词协会、达州市诗词协会确定为大巴山诗词创作基地,被四川文理学院确定为“文学创作基地”。

  现今,北山长期创作诗歌的乡土诗人超过120人,每年召开北山籍诗人座谈会,不定期组织诗歌采风活动,促进了诗歌文化的交流;每年平均创作格律、现代等各类诗歌2000余首,还自发创建了“北山风”诗苑电子杂志。北山学校作为文化传承发扬的主阵地,晨读诗歌,建有“山泉文学社”,出版《山泉文学》刊物,编订电子教材,在各级诗歌艺术活动中屡获殊荣。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