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西城区零基础国学教育费用是多少()

admin 2022-05-18教育资讯
怎么能让中学生背这么多?怎能一味强调“多读多背”学语文、教语文?高考怎么能让15%的学生做不完试卷?中学语文教育名师、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第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家声,对语文课改有“一千种焦虑”。近日,他在北京接受澎

李家声: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因为阅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环境。我们语文学习,主要是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中受到思想情感的渲染,也培养了能力,所以增加阅读量很重要。但再重要也有一个“度”的问题。

比如现在高考语文出题量在加大,这当然是希望有正向的引导。但有一种说法强调,高考选拔性考试,就是要让一部分孩子阅读题都做不完,这样对于真正有语文学养的学生更公正。这种认识可能就存在另一种偏向。还是要有一个把握度的问题,适度是合理的,过度是不合理的。

过去的语文试卷,哪怕一个题的标点符号、题干的要求,最后都算入字数,不能超过1万字。这1万字是普遍的高中生的水平,学生阅读了还要思考。如果只追求阅读量,没有给人思考的时间,这会“逼”着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应试技巧上,学生可能根本没有读完阅读的内容,但是只要有技巧把阅读后面的题目快速做对就行。这就不是对素养的考试,成了对应试技巧的考试。这个考试水准就很粗糙的,还是一种形式主义。

澎湃新闻:可是,现在的学生更普遍的状况,还是阅读量不够、阅读习惯也欠缺,怎么处理好,增加阅读量的同时,又能够不增加教育负担呢?

李家声: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与学习密码。语文学习从粗线条上看就是阅读,然后习得生成能力,认知生成思想情感。平时的阅读、养成勤奋阅读的习惯非常重要,有这种素养的人才能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语文教学的阅读怎么做最合适?我认为,主要是要提供优质的教材,优质的阅读材料。开卷并非完全有益,只有好书才能不厌百回读。糟粕读得越多越坏事。

教学中僵化地强调“背诵”,会伤害语文的“魂”

澎湃新闻:高考古诗文背诵量从14篇逐渐增加到72篇,背诵大幅增加一度引起热议。

李家声:简单粗暴地强调背诵,还是一种灌输教育,是很落后的。

语文学习要培养实际能力,背诵只是学习的一种入门方式,背诵本身并不是目的。有的人把路径与目的混为一谈,结果只强调其中一种路径,目的是什么反而不清楚了,这也是不合理的。

关于这一学习理念,爱因斯坦有过最经典的阐释。有人问爱因斯坦,你说说光速是多少?爱因斯坦立刻很严肃地说:我拒绝回答,光速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上都可以查到。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到现在很多人都理解错了,错在那个“而”上,把这个“而”看成是并列,温故和知新是一样的,其实不是,这个“而”表示递进,温故,而且要知新。

语文教育的实质不是记住事实,而是训练思考、激发高尚的情感。思考、情感与创新表达才是语文的魂。语文教改在明确目的上首先要实现转变。但现在很多东西仍不合时宜,还在走形式。只强调僵化地背诵,这反而会妨碍孩子的想象、思维、接受与表达新的东西,反而伤害了语文学习的魂。我们现在应该侧重创造力、创新力,所以,机械化的灌输、机械化的记忆,其实很坑人。

澎湃新闻:除了“多读、多背”,还有什么更好的语文学习方法?

李家声:现在老师们还有一种惯性。如果你到网上查一查,全国都讲语文学习,就是两个字,读背。似乎学习语文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读就是背。这种观念是很陈旧的。

古人学语文都是在背。古人强调背诵课文,是因为当时他们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阅读方式。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前,买书都论字,一个字多少银子,所以强调每个字都要牢记在心。现在信息大爆炸,查什么都很方便,还死记硬背,不仅学起来苦,也不合时宜。

有时候,我们强调自己基础功底扎实,说欧美中学生连两位数的乘法都不行。其实他们已跨越了一味“死记硬背”这个原始阶段。基础计算用计算机解决,但在高级研究领域与创新力方面,他们表现非常优秀。

澎湃新闻:但欧美也在反思,基础教育是不是也要向中国学习。

李家声:这个事需要辩证来看。如果就看短期的效应,中国的灌输确实见效快,但它不利于人的长远发展。

工业化时代,有一技之长,就对社会作用很大,能够生存生活得很好。现在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这是社会乃至家庭的要求。所以通识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越发受到重视。通识教育中最典型的是语文教育,所以看上去语文教育越发受到重视。其实从培养人的角度看,并不是通识教育或者语文教育一下子变得“牛”起来了,而是我们过去严重偏向于专业教育,现在回过神来,强调对于通识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回归。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