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中国式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式教育理念)

admin 2022-05-19教育资讯
石中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演进教育强国★★★★★教育担负着价值传承、价值规范和价值引导的任务。价值观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教育都离不开价值观教育。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是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正

第五,重视诚信教育。诚为德之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失信问题逐渐从一种个人品格问题上升为一种社会问题。中央在2001年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特别强调诚信教育的社会意义。而后,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公民道德教育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将诚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价值观。200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对中小学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主要内容、途径方法和制度等方面进行规定,有力推动了中小学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这一时期,我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基本延续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的基本途径,并逐步重视开发和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

第一条主要途径是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并开展课程思政。1978年我国小学开设政治课,后更名为思想品德课,中学基于已有课程调整并设置“法律常识”课以培养学生的民主观和法制观。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重视在其他学科中渗透价值观教育,强调在语文、历史和地理等学科教学中,结合国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些教师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价值观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我国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就提出语文民主教育的主张,把民主价值观教育融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树立民主价值观,成为具有民主精神和创造性的公民。

第二条主要途径是价值观教育主题课外活动。这一时期开展的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具体来说,主要有:以爱国月、文明礼貌月、普法宣传月、民族精神月等为代表的价值观教育宣传月活动;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红军长征、纪念鸦片战争爆发150周年等为代表的重大纪念日教育活动;以庆祝香港、澳门回归,“五讲四美三热爱”“三优一学”(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学习雷锋等先进人物)、“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青少年维权岗”等为主题的培育爱国、文明、法制等价值观的主题活动。此外,各地中小学校以学校、班级和小队等为单位,借用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和摄影等多种形式,并通过组织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诗歌朗诵会、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比赛等方法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活动。

第三条主要途径是开发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这主要包括下列方法:第一,重视价值观教育基地建设,1996年我国颁布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2002年提出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意见,2004年确立公益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实施意见等;第二,发挥退休同志作用,1990年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正式成立,关工委中的退休老同志们通过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团、帮教失足青少年等活动,帮助青少年确立正确价值观;第三,运用优秀影视作品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传递正确价值观,营造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社会氛围。

三、新时代我国中小学的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部分内容,如“爱国”“文明”“法治”等,在前面两个时期都有强调,但是此时它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被提出,有了新的内涵和要求。我国中小学的价值观教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一)新时代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都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时期中小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与上述总体的教育目的高度一致,并确立了中小学各学段价值观教育的具体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二是引导学生了解党史国情,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培育热爱生命、积极向上、身心健康、遵纪守法、诚实勇敢、文明礼貌、爱护环境、友善待人、勤俭节约和热爱劳动等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四是引导学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法律常识和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明辨是非、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平等交流与合作等能力。

 6/12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