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教育储蓄的宏观环境分析(教育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分析)

admin 2022-05-17教育资讯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华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2014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发表了长篇大作《21世纪的资本论》,资本主义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同时受到了批判,从而面临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所没有出现过的经济和信任危机。针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民众与知识分子所提出的治理或改革方案以国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区别只是在于过程管理还是事后干预,直接干预还是间接干预。这种区别最终表现为是财政干预还是货币干预。凯恩斯主义的方法是通过财政进行直接的、全过程的干预,而货币主义的方法则是在危机发生后,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间接地进行救市干预。两者都未能有效地解决造成资本主义危机的结构问题,即上文中反复强调的工资与利润、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结果,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场景是:在危机发生之前,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一方面按照凯恩斯主义的方法进行日常的总需求管理,另一方面又按照货币主义的方法让市场自由运作;但是,只要危机发生,无论是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还是政治家最终都会变成凯恩斯主义者,故有“我们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之名言,其含义是,不管在总需求管理上存在多大的政策分歧,只要危机发生,货币主义就会放弃自由主义的不干预立场,与凯恩斯主义一道参与拯救危机的行动。就像我们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所看到的那样,财政注资、货币量化宽松,前者为凯恩斯主义之举措,后者则为货币主义之举措,货币主义所要坚持的货币中性的立场不复存在。由此可见,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其实同根,只是关注的重点不同而已,凯恩斯主义关注的是产出与就业,货币主义关注的是价格与流动性。只要危机发生,就会同舟共济。其结果是,按照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在危机时期所提供的超量货币恰好成为下一轮危机的起点。

既然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治理方案均不能有效应对资本主义危机,那么就只有按照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来寻找解决危机的方法。奥地利学派的价值在于找到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并给出了解决危机的行动方向,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虽然如此,然从实践来看,成功的解决危机的方法大都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无关,而与奥地利学派建议的行动方向比较一致。比如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较早时期就推出的最低工资法,以及二战之后资本主义黄金发展期的一些社会与经济方案,包括欧洲的工资集体谈判、美国的员工持股、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等,它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缩小了工资增长率与利润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对于维系宏观经济的供求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二战之后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前,工资与利润的增长率基本同步,从而被称之为战后的黄金发展期。

但是,这样的进步为何就没有能够持续下去呢?因为它遭受到了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冲击:由经济泛全球化推动的资本跨国流动;替代劳动或降低成本的非中性科技进步;由生息资本对产业资本替代所造成的资本主义的异化。

4、强化资本主义危机的三大冲击

如上所述,二战之后的社会进步是有助于缓解资本主义内生的危机的。但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一系列接踵而至的冲击,让资本主义偏离了原有的解危之路。

首先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它给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经济以沉重的打击。在能源危机的冲击下,世界财富在石油生产国与非石油工业化国家之间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转移,并引发经济危机,但这次危机是外生的,而不是由工资与利润失衡所造成的,事实上,在危机的冲击下,工资与利润都减值了。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对此危机做出的某些反应则严重偏离了奥地利学派的治理方向,从而大大提升了资本主义内生性危机爆发的概率。这些反应包括:大公司离岸;降低成本的创新;从生产走向寻租。以上这些做法不仅没有能够弱化资本主义危机,反而让危机变得更加频繁、危机本身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终在2008年引发了百年罕见的大危机。

大公司离岸是为了通过套利而提高利润率。但是,大公司离岸套利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国家异质,只有国家异质,才会有生产成本的异质性,从而产生公司套利的机会。这种机会在1970年代之前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为世界尚处在国家同质的西方全球化时代,由于国家同质,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对外直接投资无利可套,故而以异质商品的贸易为主,资本流动只具有边际意义。进入19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同质国家的全球化、即西方全球化到有异质国家参与的泛全球化的结构性转变。因为国家异质,于是就有了国家之间生产成本的差异,在成本“竟次原则”、也就是利润最大化之动机的驱使下,西方高成本国家的大公司就会对低成本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就业机会的国际再分配,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就业机会因资本外流、生产地转移而减少,进而导致工资增长停滞、甚至下降,而公司的利润却迅速增长。这样,工资增长率与利润增长率之间的平衡便被打破。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大公司离岸,政府甚至都无法通过再分配来重新平衡工资下降情况下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因为政府没有能力对离岸的大公司征税。于是,泛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面临双重失衡:要素市场上工资与利润的失衡;以及商品市场上需求与供给的失衡。资本主义的危机因此而加强。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由于要素的流动性是不对称的,在一般情况下,资本的国际流动性显然要高于劳动的国际流动性,因此,资本主义实际上是有主权边界的。当一个国家放任资本自由的跨国流动,那么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平衡、进而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资本主义危机就会得到加强。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