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90后教育亲情的老电影(90年代教育电影)

admin 2022-05-18教育资讯
文/朱安平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的《英雄儿女》,通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王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妹妹王芳坚持战斗、茁壮成长,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团圆的故事,生动反映了志愿军指战员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是一部既洋溢高昂革命激情、又充满真挚人间亲情的优秀影片,深受广大观众赞誉。英雄重新塑造影片《英雄儿女》系根据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团圆》

情感作为灵魂

相对王成英雄形象的塑造,对于王文清、王芳的刻划,改编起来就顺当而便利多了。原小说《团圆》就是以这对阔别多年的父女在朝鲜战场重逢作为主要描写内容,为改编提供了颇为充分的施展空间。尤其是武兆堤、毛烽对这类对象并不陌生,他们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与王文清这样的志愿军高级指挥员,有颇多接触,甚至曾经朝夕相处。毛烽在朝鲜战场的3年里,基本都在志愿军军级政治部机关工作,对于这一职别主官的工作环境、战争生活、习惯动作,以及影片所显示的战斗中指挥若定、沉着刚毅等,都再熟悉不过。他还曾参与接待过祖国慰问团,当过慰问团长的临时秘书,感受和见证了志愿军与祖国亲人、中朝军民之间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至于舍弃原著中王芳的军部报纸记者、直接改以原来文工团员身份,并对其作出生动形象地描写,更是得益于他们对文工团有着切身经历与深入了解。武兆堤投身革命后,曾辗转工作于抗大文工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中南军政大学文工团,毛烽的爱人亦是文工团员,片中王芳行军途中的呱哒板宣传、祝捷庆功表演、下连队慰问炊事员临场采访、现场演唱等,都是从战争年代沿用至朝鲜前线宣传鼓动情景的真实再现。

尽管如此,他们在改编中还是精心对待。毕竟王成内容所占篇幅不足四分之一,贯串全剧成为主体的,还是王文清与失散多年的女儿王芳在朝鲜战场的重逢相认,而且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需在前者提供的人物关系、故事轮廓基础上,予以充实丰富与发展升华,使之由平面叙述转化为立体表现,实现既定的改编意图。

◆1952年4月,巴金(左一)等人在朝鲜留影。

原著中的主人公是 “我”,即当时赴朝化名“老李”的巴金自己,作为来到朝鲜前线文艺工作者出现,藉以更为直接记述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包括转述其他人物的自叙,以及穿插议论、共鸣和感慨等,而且记述的重点在于年青而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即原是文工团员、现为军部报纸记者的王芳,与军部派来照顾“我”的通讯员小刘。影片则将第一人称的双重叙述改为第三人称的客观描绘,主人公亦由记述对象之一的王文清,取代记述者的“我”,并以其为中心,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发生顺序等,重新加以整合呈现于银幕。

片中首先出场的是还在师里任政委的王文清,赶赴即将开始大战役中担负坚守无名高地重任的某团亲自坐镇,通过军长送行、与朝军联队长道别,将原著中仅是提及一下的“××山阻击战”具体化,简练交代这场关键战斗的重要意义,为新增的指挥战斗的团长张振华出现、王成英勇坚守牺牲,以及后来王文清组织宣传、王芳深情讴歌等作出铺垫。紧接着的途遇弹坑挡道,又以主动援助抬运王文清所乘坐吉普车,引出同样新增的朝鲜老大爷金正泰,特别是让王文清与王芳得以邂逅,首度照面留下难忘印象。

随之而至的敌机突然空袭,刚出医院归队路过的王成,主动救护金正泰的孙女,并与王芳意外相见,由此出现作为老工人父亲王复标以不退休支援前线慰勉子女的来信及照片,成为联接王文清与王成、王芳的纽结,英雄主义与人伦情感两条线索就此有机交织。王文清亲莅团里作战前动员,王成拿出它们作为伤未痊愈就要求参战的理由,王文清则从中得知王成就是自己寻找多年的王复标的儿子,当年做地下工作被捕后曾将女儿托付给王复标。

当它们作为王成遗物再度交到走马上任的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手中,已被炮火烧焦并沾满血迹。他从王成在照片背面的留言,获悉王芳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但并未与之相认,而是引导王芳把哥哥英雄事迹编成节目,在庆功会上演出,促进全军向英雄学习。王芳在他督促下,踊跃到前沿阵地巡演,为掩护他人不幸负伤。送医途中金正泰踏冰涉河冒着炮火抬运,王文清赶至医院看望鼓励,并亲自到火车站送王芳等转回国内治疗。

◆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文清和王芳父女俩失散多年后相认。

直至最后,王复标随祖国慰问团来到朝鲜前线,见到亲自接待的王文清与伤愈归来的王芳,终于真情大白欣喜团圆。王复标对王芳感喟:“你有我这个老工人的爸爸,还有一个老革命的爸爸!”王文清勉励王芳:“要做一个工人阶级的好女儿,做一个革命的接班人!”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