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目标(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难点)

admin 2022-05-15教育资讯
为丰富“一监狱一品牌,一监区一特色”文化建设的内涵,拓展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外延,女子监狱以“改造高质量”为目标,推行“123”工作法,创办特色兴趣班,探索疫情防控下艺术矫治新路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提高教育改造的针对性、时效性,确保疫情期间罪犯教育改造不断档、不打烊。搭建一个平台整合教育师资女子监狱将“陈黎华工作室”打造为监区文化建设的“大平台”,由具备不同专业技能的民警指导各监区依据自身

为丰富“一监狱一品牌,一监区一特色”文化建设的内涵,拓展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外延,女子监狱以“改造高质量”为目标,推行“123”工作法,创办特色兴趣班,探索疫情防控下艺术矫治新路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提高教育改造的针对性、时效性,确保疫情期间罪犯教育改造不断档、不打烊。

搭建一个平台 整合教育师资

女子监狱将“陈黎华工作室”打造为监区文化建设的“大平台”,由具备不同专业技能的民警指导各监区依据自身优势,整合有相应文艺技术专长的民警担任兴趣小组管理员、技能教师,选拔有相应功底的罪犯担任教员,定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特色兴趣班将地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先进文化融入到罪犯兴趣小组活动中,采取“分段制小班次”教学,为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罪犯提供有针对性的、渐进式教学。为确保活动正常开展,教育科积极落实经费保障,购买所需物资。

办好两个课堂 突出品牌优势

“陈黎华工作室”是女子监狱的一张名片,监狱在开展“一监区一特色一品牌”建设时,致力于最大化地发挥陈黎华劳模工作室品牌效应,积极探索,不断丰富教育改造载体。

开办“空中课堂”,突显教育资源的“云共享”。依托“陈黎华工作室”这个平台,成立文艺工作队,对全监具有文艺特长的罪犯进行集中培训,开展“送艺进监区”活动。充分利用狱内广播电视中心平台,打造“空中课堂”,录制课件,启动“云教育”“云培训”,将兴趣小组从“线下”搬到“线上”。遇到重大节假日或重点节目,再采用“项目制”将各监区文艺资源聚合。疫情常态化防控现实下,教育改造面临空间、时间、人员无法拓展的压力。监狱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分散+聚合”的新模式,将文艺队的骨干犯向监区分流,充实监区一线文艺资源。

开办“兴趣课堂”,突显教育内容的“闽特色”。各监区在原有的教育改造活动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和特色。监狱派出“陈黎华工作室”团队,协助各监区重新找准定位,建立“一监区一特色一品牌”孵化机制,成立闽绣、剪纸、皮影戏、瑜伽、油画、书法、歌舞等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特色兴趣班。目前一监区的“向日葵”油画班、三监区的“舞韵”瑜伽班、四监区的“画皮”皮影班、六监区的“唯妙”剪纸班都已开班教学。

做到三个结合 提升改造效能

分押分管分教是监狱机关依法行刑,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有效手段。女子监狱把各种教育手段重新整合,相互融合,做到“分类、分时、分诊”,针对不同类型的罪犯,在不同的现实环境中,搭配相应的“教育套餐”,开展针对性教育,提升教育改造疗效。

与分类教育相结合。针对未成年犯年龄小、性情急躁的特点,开展“刺绣习艺”,注重打磨心性;针对艾滋病罪犯原户籍地文化风俗各异的特点,开设歌舞兴趣班,发挥舞蹈艺术“身体语言”的矫治功效。

与心理矫治相结合。疫情防控形势下,封闭式管理无形中加剧了罪犯的心理焦虑,监狱发挥特色兴趣班情绪疏导的作用,开展各类特色活动,给罪犯提供情绪宣泄的出口。向日葵油画兴趣班开展“以笔画心”绘画沙龙,引导罪犯把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诉诸画笔,抒发情感;“舞韵”瑜伽班组织罪犯将音乐与瑜伽相结合,加入舞蹈元素,编排瑜伽舞蹈,向罪犯输送“健康、和谐、宁静”的正能量。

与非遗文化相结合。为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女子监狱引进一批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监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为媒介,开办“画皮”皮影兴趣班,引导罪犯参与到制作道具、剧目编制、皮影表演中,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激发罪犯认罪悔罪、改恶从善的正向力量,做到“以文化人”,让非遗文化在高墙内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用健康兴趣陶冶情操,用监区文化引领服刑改造,文明风尚助力改造自新,营造了和谐环境,女子监狱别具特色的监区文化建设,以艺术矫治润泽心灵,启迪思想,引导罪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助力教育改造提质增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