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沿的热点(教育技术最新发展前沿)

admin 2022-05-19教育资讯
《2021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正式在2022年第3-4期《人民教育》上首发。这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教育报刊社第5次发布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这次年度报告由4个子报告构成,分别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中国中小学教育新进展新趋势、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分量十足。近期都将通过微信公号平台依次推送。本篇推送内容


二、全面理解高质量教育体系的

时代内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总要求,高质量的时代内涵、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等成为理论研究重点。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衡量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尺度。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教育在“质”与“量”两个维度上达到优质状态。[15] 研究者指出,从发展的本质要求看,高质量基础教育要求必须更为彻底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为完全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教育发展的理念导向看,高质量基础教育要达成三个目标:育人质量的稳步提升、教育公平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发展。[16]


高质量发展还是基础教育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发展,[17] 包括学前教育的普惠规范发展、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的特色多样发展。[18]其中,首要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9]


(二)着力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研究者认为要在六个“强化”上下功夫:有教无类强化公平、坚持标准强化基础、“五育”并举强化素质、办学多样强化特色、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和谐校园强化安全。[20] 同时,要针对育人过程中的短板弱项集中发力,更好实现“五育”并举,真实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21][22]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和教育生态环境。研究者建议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各级政府肩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府责任,要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投入。对政府教育绩效的考核要更加注重教育过程、淡化教育结果,引导政府将良好教育生态构建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二是研制基础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准。三是加快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实现教育教学向技术产品、平台、应用的转移,满足教育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四是开拓“程序正当、决策科学、权责分明、行之有效”的教育治理新局面,激发教育系统内部活力,打通教育系统外部助力。[23][24][25]


三、“双减”拉动基础教育

发生格局性变化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甫一公布,即引发全社会热议。研究者认为,“双减”将拉动基础教育发生格局性变化。


(一)“双减”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研究者认为,“双减”切口虽小,但背后推动的却是一盘改革大棋。从宏观布局看,“双减”改革的大思维是克服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的大战略是坚持教育公益属性,推进教育公平,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改革的大格局是全面修复教育生态,保障每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26]


从具体举措看,“双减”政策对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区域教育都提出了要求:学校教育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校外教育的职能边界要厘清,不能演变为一心逐利的产业,未来可以在素质拓展、品德培养、闲暇教育等方面发挥自身教育功能;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大力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同时,“双减”政策对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等都提供了重大机遇。[27][28][29]


正是基于以上研究,学者认为,“双减”新政发出了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强烈信号:教育改革不再是小修小补的局部性改革,而是具有政策组合拳攻势的系统性改革。[30]


(二)“双减”落地需要系统思维。研究者指出,要统筹处理好以下关系:做好教育教学中的“减法”与“加法”;平衡好校内教育与校外培训的关系;[31]思考普职如何更合理分流,等等。[32]


“双减”落地还需要配套教育制度改革。研究者普遍关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校外培训监管机制、课后服务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的进一步完善,以期通过不同主体的教育权力与利益的合理调适,重建义务教育生态。

 2/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