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梁平近几十年教育的变化(二十年来教育的变化)

admin 2022-05-16教育资讯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国计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教育,更是民生回首梁平教育事业发展的40年我区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孩子脸上绽放的笑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

强国必先强教

教育,是国计

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教育,更是民生


回首梁平教育事业发展的40年

我区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孩子脸上绽放的笑容。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金带小学,老师正在使用小蜜蜂教学。


全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幅让群众满意、人人出彩的

教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区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办学条件上,变化更是显而易见。

“以前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相当简陋,没有办公室、图书室、实验室和运动场地,几乎校校都有危房,连师生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谈起改革开放40年来全区教育工作发生的变化,前后在区实验小学工作32年的原教师李发清深有感触,“如今,生态环保、宽敞大气的运动场,空调、交互式一体机等设施俱全的教室比比皆是……”

实验小学操场全景。


这样的变化一直都在持续。于2018年秋季建成投用的西大实中(校本部),宿舍配套建有淋浴室,住校生们再也不用为洗澡发愁了,配套建成的水冲式厕所,使住校生们告别了夜间如厕不便的日子。


西大实中(校本部)内景。


这些仅仅是我区办学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个缩影。

改革开放前夕,全区办学基础设施较差,办学条件较为艰苦。1991年至1996年,全区新建乡镇初中27所,改建、扩建中心小学(完小)65所。至1997年,全区成功实施了“学校危房改造”“学校食宿条件改善”“远程信息技术装备”等硬件工程,排除危房83114平方米,新建砖混结构楼房41.5万平方。到2005年底,全区中小学校占地面积219036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11950平方米,中学、小学生均运动场地分别为5.15平方米、5平方米。

仁贤小学,学生们正在踢足球。


截至目前,全区完小以上学校的教学、生活用房都是新建的砖混结构楼房,中学实现寄宿制办学,乡村学校三化(绿化、美好、道路硬化)水平提高,教仪电教器材配置达到国家标准,中小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缩小了城乡间、校际间的办学差距,做到“乡村最美的地方是校园,最好的建筑在学校”。

从“计划”到“优化”

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教育作为重大民生事项,政府投入的“真金白银”,往往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兴衰。

时间回到1978年,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面对城市和农村“嗷嗷待哺”的教育事业,政府就像一个无奈的母亲,精打细算着教育资源的分配,但仍然难免顾此失彼。


聚奎镇中心小学,学生们在宽敞的篮球场玩耍。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改革开放尤其是重庆市直辖以来,梁平经济全面恢复并保持快速增长。随着财力逐渐增加,我区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全区财政教育支出由2013年的8.13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7.8亿元,较改革开放之初有了极大的变化,教育支出比重也越来越高。

打破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最根本的是改变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完善城区学校布局,在优化完善上保障教育投入,为推进优质均衡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虎城初级中学,宽敞明亮的物理实验室。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区紧抓“两基”“普九”“创重点高中”“义务教育均衡区创建”等机遇,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到“优化”转型。

学校建设,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学校,实现了从“校校有危房”到“最安全最美丽的地方是学校”的历史性转变,标准化学校建设使全区学校脱胎换骨,朝着信息化、现代化、均衡化大踏步前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