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孩子的思想教育和认知方法(小孩子的思想教育)

admin 2022-05-20教育资讯
来源:人民论坛网原标题:当代青年思维方式及认知的提升莎士比亚在《麦克白》的台词中说:“所谓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便在喧嚣之中黯然退场。这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嚣和躁动,却找不到任何的意义。”1925年,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创作了诗歌《空心人》,成为描绘当代人精神状态的代表作,刻画了现代人无聊、空虚、焦虑的精神生活,将人描绘

来源:人民论坛网

原标题:当代青年思维方式及认知的提升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的台词中说:“所谓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便在喧嚣之中黯然退场。这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嚣和躁动,却找不到任何的意义。”1925年,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创作了诗歌《空心人》,成为描绘当代人精神状态的代表作,刻画了现代人无聊、空虚、焦虑的精神生活,将人描绘成“空心人”和“稻草人”,精神残缺、情绪悲哀、情感孤独,充满了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这种内心空洞、精神贫瘠、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找不到意义存在而苦闷的感受被现代人称为“空心病”。“空心病”的核心是缺少对生命意义的感知。生命意义是一个冗长而颇具哲学意味的概念,关注的是“人类为何存在”这样一个形而上的问题,是人们发现并理解自己生命的含义,以及确定和追寻自己生命中的目标。人类终其一生都在其生命历程中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它是个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度理解,它基于个体生命经验又萃取出个人生活目标。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创立了意义疗法,他认为大多数人感觉无意义是因为人类的生活存在意义真空。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也说过,当我们感到所有可能的科学都能得到解决时,唯有生命意义的问题尚未解决。

当代青年“空心病”的表现与特征

生命意义感赋予青年长远的目标和指向,给予青年动力和价值,也影响着青年的心理和行为。空心病正是缺乏意义感的表现,既显现为缺乏存在意义,也显示出缺乏探索意义。存在意义是个体的存在、存在的本质与感受到的意义,探索意义是个体为建立并强化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努力。

空心病在情绪上体现为颓废消极、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当代年轻人面对生存性焦虑选择用躺平方式消极抵抗,不想上班、不想恋爱、买房很难、生育无期……现代人的焦虑无处不在,生活太难导致焦虑,生活简单造就无聊。柳叶刀网页显示,2020年,全球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患病率有了明显增长。心理治疗师卡尔·荣格说,在他的患者当中,有1/3的人并不是真正临床意义上的神经症患者,而是因为感到生命没有意义,找不到生活的目标。研究生命意义的学者迈克尔·斯蒂格研制了著名的检测生命意义的量表,他发现意义寻求对表征积极结果具有一定的心理指标,如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动态调适多有很强的直接作用和预测性。也就是说,拥有生命意义感的个体态度更积极,心理更健康,生活满意度更强,更容易感受快乐和幸福,对未来充满希望,更容易乐观,社会适应性更好。反之,则容易体验更多的孤独感、焦虑感、抑郁情绪,甚至有的人会有自杀意念。

空心病在认知上表现为缺乏存在感和价值感。“空心病”源于缺乏生命的意义感,意义感从定义上看包含不同涵义,诸如“生活的连贯性”“目标的指向性”“存在感和存在的重要性”“觉察生活的重要性和统合一惯性”。总体上看,它包含两个维度,即目标和重要性。目标是具有指向性的动机,重要性是实现目标对个人的价值,目标×重要性=意义感,目标越具体越重要,越具有重要价值,对个人的意义感越强烈。现实生活中,青年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精神性目标尚待清晰,理想似乎可有可无,常用“小确幸”替代长久的幸福感,难于找到稳定而持久的意义感。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里写道:“这些人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在从破洞逐渐流失。人的忧虑,就仿佛心上的洞,忧虑越多,洞越大,人心里面的喜乐就会一点点被吞噬,直到失去生活的盼望。”只有当个体较为清晰地确立个人一生中要实现的目标,且该目标对个人极其重要,才会在不断地追求中感受到强烈的意义感。当一个人拥有存在感时,生命的意义自然会显现。

空心病在行为上表现为无欲无求的躺平主义。空心病多无欲无求,看似是追求内心平和、云淡风轻的“佛系”,实则笼罩着悲观、颓废的“丧文化”。2020年,《欧洲社会心理学期刊》发现,存在主义危机的标志是无聊感、无意义感,而当出现该行为的时候往往采用不经思考的行为去逃避,如酗酒、游戏、性行为、过度饮食甚至药物依赖等放纵行为,而无意义的行为大量累积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无聊感,以致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