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如何教育孩子多为别人着想(怎样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

admin 2022-05-18教育资讯
今天的主题,分享干货,五个提高同理心的方法。大量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证明,同理心对我们的社会行为,利他的倾向,人际关系的建设,感情的强化,以及整体的幸福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帮助。有人甚至说同理心是我们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最重要的文明的特征。个别积极心理学家甚至还认为,同理心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么,如何去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

今天的主题,分享干货,五个提高同理心的方法。

大量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证明,同理心对我们的社会行为,利他的倾向,人际关系的建设,感情的强化,以及整体的幸福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帮助。有人甚至说同理心是我们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最重要的文明的特征。个别积极心理学家甚至还认为,同理心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么,如何去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呢?

第一.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感受。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相信每个家长都有各自的训诫方法,比如说训斥甚至体罚,取消他原本的权益,如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等等,但是心理学研究发现,最有效的训诫方法,是和孩子讨论他所犯的错误,在讨论中指出,他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

比如说,孩子在外面跟其他小朋友打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训斥,“你怎么又这样,不会跟小朋友好好相处吗?”一味指责,容易让孩子产生委屈甚至逆反心理。更恰当的做法是,等大人孩子的情绪都恢复平静后,仔细询问孩子打架的原因,引导孩子关注对方的感受。比如,“我知道你们都想要那个玩具,可是你仗着个头和力气大去推小明,小明摔了一跤,多疼啊。他受伤了,玩具也被你抢走了,如果是你,该怎么办呢?”这种引导的方法,比起权威的方法,比如说处罚,或者威胁,更能让孩子产生发自内心的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并鼓励孩子,同理他人。

从孩子一岁多开始,我们就可以以这样的方法,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感受,帮助孩子,了解别人的需要,替他人着想。

第二.在生活中,注意激发孩子的分享与奉献意识。

除了引导孩子讨论过去发生的行为,我们也可以以讲道理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同理心,对孩子未来的行为施加影响。

比如,当孩子在媒体上看到有关贫困地区的报道,我们可以趁机引导,让孩子想象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怎样的。“如果是你,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早饭吃不饱,午饭也吃得很少,你会觉得辛苦吗?……如果他们可以像你一样买好吃的东西和玩具的话,他们一定会很开心;如果大家都来帮助他们的话,他们就不会这样难过。”用这样的方式,一步步鼓励孩子换位思考,激发他们的分享与奉献意识。

第三.直接的行为示范。

言传不如身教,富有同理心的家长,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家长提供行为示范,让孩子模仿,不但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转变在孩子身上的影响力也会维持得更久。

比如说,家长希望孩子助人为乐,那么日常生活中,家长就要带头积极参与学校、社区的一些义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分派一些任务,或是让孩子当小帮手。在当小帮手的时候,小朋友会觉得自己是有用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多想他人之所想、及他人之所急的机会。

当孩子表现出适当的同理心时,别忘了给他积极的反馈,口头赞许甚至一点物质奖励,都会鼓励他继续维持正面的行为。当然,家长在帮助别人时,也要注意表现出内在的满足,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正面情绪,这种间接的反馈,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第四.鼓励孩子的好奇心

当我们在孩提之时,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然而当我们长大了,却被教育不要问那么多问题。确实,对于他人来说,一个人问题太多可能会使人不太舒服。但是一个人始终对这个世界抱有适当的好奇心,会对同理心的修炼有非常大的帮助。

有研究表明,很多同理心强的人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对他人抱有好奇心,你不仅会了解他人的行为习惯,也会了解到别人的思考方式。

心理学家发现,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团体游戏,如与其他人互动、扮家家等等,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团队活动中,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体验,都能让孩子知道人在这样的场景下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进而学会理解别人的情感、欲望和行动倾向。

第五.陪孩子一起欣赏文学和艺术

心理学家已经发现,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如音乐,舞蹈,美术等等都能够帮助提升人的同理心。因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意境,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的。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全曲无一个秋字,但是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秋郊落日图,使读者体会到作者旅人凄苦的心境,这就是对自然界的同理心,中国文化称之为慧眼禅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