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社区家庭教育宣传周工作总结(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总结)

admin 2022-05-18教育资讯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9日讯5月9日至15日为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为“送法进万家家教伴成长”。潍坊市创新举措,多部门协作,启动家庭教育宣传周暨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活动,立体化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创新推出“校校有家庭教育指导师”“村村有家庭教育指导员”“家家有家庭教育服务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9日讯 5月9日至15日为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为“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潍坊市创新举措,多部门协作,启动家庭教育宣传周暨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活动,立体化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创新推出“校校有家庭教育指导师”“村村有家庭教育指导员”“家家有家庭教育服务账号”的“三有”模式,将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实深入人心、落到点上,实现立体化、全链条、全覆盖,营造家校社一体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校校有家庭教育指导师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是区域教育和文化的高地和核心。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实的前提是家长具备教育履职能力,而家长教育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学校推进家庭教育、开设家长课程。在学校层面加强家庭教育理念传播和指导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是直接有效的途径。潍坊市强化学校育人作用,推动全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持续深入。

在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来临之际,潍坊市启动“校校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工程,在全市学校、幼儿园按照1:500的比例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师岗位,为全市每所学校、幼儿园培养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来源于经过系统培训和专业考核的培家庭教育管理干部、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小学校(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家庭教育教师等,并通过搭建指导服务平台、健全培养培训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切实保障工程落地有效。

通过推动“校校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工程,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和专职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队伍,成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坚强后盾和有力支撑。

村村有家庭教育指导员

社区、村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前线,是社会联络家庭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推进家庭教育普及深入的“第一战场”,潍坊市妇联、市教育局等部门将家庭与社会联络的纽带变为推进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的桥梁,从社区、村的层面完善专业队伍建设,开展家庭教育理念宣导。

潍坊市创新举措,为全市7000余名村妇联主席进行系统培训,为全市所有行政村培养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员。将家庭教育指导员为每一户农村家庭配备到家门口,为乡村家庭的家庭教育提供便捷、高效的指导服务,推动乡村教育功能的有效提升。此外,还设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员之家”,作为服务全市家庭教育指导员的学习交流、活动实践、课程研发中心,推动“村村有家庭教育指导员”工程落地实施。

不仅在农村,在社区同样如此。2021年7月,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妇女联合会决定在全市建立社区教育服务岗和社区教育协调员制度。每个社区设置 1 个社区教育服务岗,配备 1 名社区教育协调员,具体负责与社区有关的教育工作,并将社区教育协调员岗位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此举打通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联动育人体系不断完善。

家家有家庭教育服务账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教、家风是家庭幸福、社会文明的基础。潍坊市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家家都有家庭教育服务账号。

依托幸福路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惠民服务网,为全市所有家长配备家庭教育服务账号,助力实现家庭教育无缝隙、全覆盖服务。

幸福路平台以全市20年家庭教育实践为基础,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共性问题解决、个性问题指导、家校闭环沟通、教育数据管理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为全市家长公益提供家庭教育微课程超过5000节,单节课程最高播放量超过100万次,课程播放和指导服务人次累计已经超过15亿人次。每日新增问题讨论发帖和留言6000余条,热点教育问题参与讨论人数平均超过2万人次,家长自助服务、互助成长的家庭教育样态初步形成。平台的持续使用让全市320万家长人人有账号、人人可参与、人人能学习;并通过家庭教育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分析,推动了家庭教育从内容驱动迭代为数据驱动,成为全市家庭教育在新时代不断走向深入的全新动力。

据悉,今年潍坊市家庭教育宣传周暨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活动以全市实施“亲子共成长”家庭教育工程为契机,按照“1+15”联动方式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县县到”活动,15个县市区全部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等互动,并系统总结、展示、发布20年的家庭教育工作成果。今年,基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要求,潍坊市还成立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整体规划。全社会“重家教、学家教、做家教”的氛围日渐浓厚,以家风带学风、促民风的“基层社会治理样态”初步形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