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名(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

admin 2022-05-16教育资讯
近日,关于虹鳟之于三文鱼,究竟算是同一概念抑或指鹿为马的争论又起。作为淡水鱼的虹鳟到底能不能做成生鱼片生吃,固然现今仍然是众说纷纭;回顾淡水鱼生在中国历史由兴而衰的过程,或可以给今日的我们一个警醒。致命的诱惑有个成语叫做“脍炙人口”,意思是说,生切肉与烤肉受众人喜欢。所谓“脍”,按照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的解释,“细切肉也……从肉,会声”。生鱼片在古代中国正是

刺身

不难发现,伴食生鱼片的佐料大多滋味辛香。这除了可以带来口感上的刺激之外,很难说古人没有消毒杀菌的考虑。早在《礼记·内则》里就说,“脍,春用葱,秋用芥”。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葱皆能杀鱼肉毒,食品所不可阙也”、芥末“研末泡过为芥酱,以侑肉食,辛香可爱”,兼具有解毒的作用。也就是说,因为生鱼有腥味,葱和芥末的味道辛辣,既可遮盖其味,又具杀毒抑菌作用,所以南宋大儒朱熹指出,“如鱼脍不得芥酱……则不食,谓其不备或伤人也。”《后汉书》也记载了方士左慈用法术为曹操钓出淞江鲈鱼的异事,随后鲈鱼就被当场做成鱼脍,曹操却说,“恨无蜀中生姜”。说明东汉古人也用生姜佐食,这自然也是为了去腥杀菌之用。

刺身佐餐的芥末与酱油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辽金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也有吃生鱼的习惯,“下粥肉味无多品,止以鱼生、獐生,间用烧肉,冬亦冷饮。”与中原人食用鱼脍时用芥酱的习惯类似,女真人吃生鱼时也辅之以“胡荽(香菜)、芜荑酱、卤汁”之类佐料。其目的就是为了消毒杀虫。有金代四大名医之首美誉的张从正在《儒门事亲》记载,“胡荽、芜荑酱、卤汁”“皆能杀九虫”;所以金人所食生鱼虽是“虫之萌”,然而“不生虫”。

到了明代,鱼脍进一步出现了用醋姜生拌的吃法。明初的刘基(刘伯温)在《多能鄙事》里总结当时的鱼脍做法,“鱼不拘大小,以鲜活为上。去头尾、肚皮,薄切摊白纸上。晾片时,细切如丝”,这与过去的工序并无太大区别。但接下来,刘基又说,要用“姜丝拌鱼,入碟杂以生菜、胡荽、芥、辣、醋浇。”除了这种生拌方法,还有用蒜、虀、姜、醋生拌的鱼脍。《本草纲目》就提出要“沃以蒜虀、姜醋,五味食之。”这些佐料都具有杀菌作用,而且姜性辛热,无疑都是古人食脍的经验总结。

这样一来,问题就变成了古人既然小心翼翼地采取了这些防范措施,为何食用鱼脍患病者仍旧是屡见不鲜呢?看起来只有一种解释,寄生在淡水鱼体内的寄生虫实在太过防不胜防,令品尝美食变成了危险的“轮盘赌”游戏。如此一来,合乎理智的选择自然就是敬而远之了。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非常明确地警告国人:“肉未停冷,动性犹存。旋烹不熟,食犹害人。况鱼鲙肉生,损人犹甚。为症瘕,为痼疾,为奇病,不可不知!”这不啻在传统医学(中医)上为淡水鱼制成的生鱼片宣判了“死刑”。

《本草纲目》

岭南的活化石

于是,到清代之后,中国大部分地方的鱼脍不再采用生吃之法。改成熟食之后,经过高温的蒸煮,鱼身上所携带的寄生虫便无处藏身,从而解决了生食鱼脍带来的“安全隐患”。但在少数地方,古老的生鱼脍仍然顽强延续了下来,最明显的就是岭南地区——这从过去广东的一句俗语“夏至狗肉,冬至鱼生”中便可见一斑。所谓“鱼生”,按照民国初期的《清稗类钞》的说法,就是“生鱼脍”。岭南人食用的鱼生,“以嘉鱼,鰽鱼,以黄鱼、以青鲚、以雪魿、以鲥、以鲈、以鲩”,显而易见其中仍然有着大量的淡水鱼类。

近现代的两广地区,堪称古老的“(淡水)鱼脍”如活化石一般存在。明朝的徐霞客在游历到广西地区时,就发现当地“乃取巨鱼细切为脍,置大碗中,以葱及姜丝与盐、醋拌而食之,以为至味。”现代广西的汉族、壮族和侗族都延续了食用“鱼生”的习俗。《广西通志·民俗志》记载,“生鱼片,壮、汉、苗、侗等民族的传统菜肴,先用三至五斤重的鲜活草鱼或鲤鱼,刮鱼鳞洗干净,除去内脏,取出骨头,将肉切成片,然后拌上糖、醋、酒、盐、姜、蒜、酱油、花生油等,略为腌制,即可食。其味道鲜嫩香甜。”《上林县志》也说:“上林汉、壮群众遇贵客来临……视‘鱼生’为上品佳肴。”至于今天隶属于广西首府南宁的横县人更是将横县鱼生称作当地的“县菜”。清代《横州志》就记载:“剖活鱼细切,备辛香、蔬、酶下箸拌食,曰‘鱼生’,胜于烹者。”

横县鱼生

只可惜,“鱼生”固然美味,风险依旧巨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很多淡水鱼中有一种非常顽固的寄生虫——肝吸虫,多达30多种淡水鱼可成为肝吸虫幼虫的中间宿主。生食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含有肝吸虫的鱼后,其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脏、胆管内则会导致肝吸虫病。这种虫子可以在人体内生存长达二三十年。而且,被感染后不易察觉。偏偏肝吸虫的发病率与淡水鱼“鱼生”的流行度呈正相关——广西横县正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区。据广西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西横县华枝睾吸虫病流行情况调查》统计,仅以一次粪检人群的华枝睾吸虫病(肝吸虫病)的感染率,该县料平村为67.8%、古同村为55.8%,户感染率更是两地都在96%以上,令人不寒而栗。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