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承德教育发展史(河北承德教育局)

admin 2022-05-16教育资讯
“针对教师对复习课设计缺乏理论依据的现状,启动复习课有效教学实证研究项目;利用承办数学年会契机,聘请名师工作室成员送教下乡……”带着任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李秀云一行6人来到平泉市黄土梁子中学,就承德当地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今后设想。闻听此言,平泉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刘占富频频点头,并请师院的专家们多给本地把脉

“针对教师对复习课设计缺乏理论依据的现状,启动复习课有效教学实证研究项目;利用承办数学年会契机,聘请名师工作室成员送教下乡……”带着任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李秀云一行6人来到平泉市黄土梁子中学,就承德当地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今后设想。闻听此言,平泉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刘占富频频点头,并请师院的专家们多给本地把脉开方。

从2019年开始,河北省承德市探索实施“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师范院校为主体、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新机制。如今,校地对接互动实现共赢,在当地已成常态。教师教育变革新风,吹遍承德大地。

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变革

“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机制,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系列文件中多次提出的要求。”承德市教育局师教科科长刘杰说。在他看来,作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欠发达的承德地区,中小学师资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唯一一所设在本地的高等师范院校——河北民族师院。

作为提升师范生从业素养的重要渠道,河北民族师院始终重视学生教育实习工作。

早在2008年,在每年组织常规教育实习基础上,该校开始实施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程。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各地不同程度上存在原先实习学校“各自为战”、高校“手忙脚乱”的局面。因此急需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帮助。

2017年5月,河北民族师院尝试与承德市双滦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签署协议共建“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

成效立竿见影。在地方政府统管协调下,对于中小学来说,学科弱项和师资缺口等痛点得以有效缓解;对于河北民族师院而言,要求实习生专业对口和建立“双导师制”的需求得到满足,学生实习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趁热打铁。2019年1月21日,“承德市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大会”在河北民族师院召开。与以往不同,本次会议的主办方是承德市人民政府。

就在这次会上,“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U—G—S”)协同育人机制正式落地。

河北民族师院与承德市教育局、各区(县)教育局等共13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签署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协议;与20所中小学、幼儿园签署合作设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校”协议;与91所实习基地校进行“结对”;聘请91位实习基地校校长(园长)为师院客座教授。

“通过协调整合三方力量,全面提升全市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化教师教育转型。”副市长郭士刚当年的话语犹在耳边。

“这是一场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变革,是一次基于一座城市大规模、大范围、深链接的教师教育大串联,构建起了市域内教师教育的‘大龙骨’!”河北民族师院党委书记苏国安难掩内心激动。

“在政府协调下校地互助交流,科研课题引路、教师培训带动,一定会促进我们地方学校尤其是乡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宽城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张宝充满期许。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机制

“‘U—G—S’机制搭建起了‘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框架。”河北民族师院副校长李克军一直投身新机制研究与推广,他对新机制有更深理解。

“三位一体”,即“地方政府为主导、师范院校为主体、中小学幼儿园为基地”。具体说来,就是承德市人民政府搭建平台,河北民族师院与全市八县四区合作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遴选部分中小学为基地校,在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无缝对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水平师资,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必须与中小学、幼儿园有效融合,推动区域内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河北民族师院校长杨宏对本校定位清晰。

具体推行中,河北民族师院一方面通过聘任客座教授、实行师范生实习“双导师制”等形式深化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另一方面发挥学术专长,通过专家现场指导、课题研究等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精准引领。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颁布后,河北民族师院主动向承德市政府和市教育局领导提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建立权责明晰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开展“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工作。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