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自评模板(高中素质评价学生自评怎么写)

admin 2022-05-18教育资讯
摘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以及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呈现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在实践中存在学生评价意识淡薄、教师评价观念落后以及学校评价功利化倾向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不同评价主体对综合素质评

摘 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以及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呈现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在实践中存在学生评价意识淡薄、教师评价观念落后以及学校评价功利化倾向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不同评价主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解存在偏差和误读,实践操作存在形式化和简单化,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存在冲突和博弈。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明确各自的权利与责任,不同评价主体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从而推进有序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校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多元评价

自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关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讨论愈加热烈。伴随新高考改革的全面启动,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已成定局。由于关乎学生、家长、教师等诸多相关者的利益,关于改革的各种声音纷至沓来,其中包括对于综合素质评价主体的争议。受传统学生评价的影响,多数人认为教师无疑应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结果也应以量化的考试分数呈现;但在社会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多样化的时代,为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而不失个性的发展,满足社会选拔人才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仅仅依赖单一主体量化的学生评价已不合时宜。对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言,它是一种综合性、发展性的评价理念和实践,需要由学生及其同伴、教师、招生院校等多个评价主体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评价。价值的主体性和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的主体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1],这反映了评价主体的选择、厘定和赋权之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据此,本文尝试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多元化存在的问题切入,分析成因所在,找寻改进路径,以期推进有效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多元化存在的问题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同学、教师、高校等利益相关者积极和认真参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基于不同的视角、立场和身份对学生予以评价,既丰富了不同主体对综合素质评价本身的认识,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同伴间的相互激励、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等。尽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理念论证和理论设计层面拥有美好愿景,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以下3个问题。

1.1 学生主体:评价意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强

综合素质评价无论是面向高中学校的内部使用,还是用于高校招生的外部使用,作为考试评价利益主体的学生都应具备作为评价主体的权利和意识。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诚信互动是综合素质评价顺利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和诚信能动的参与,评价结果的真实客观性也就无从谈起,评价之于发现学生个性和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价值意义也会大打折扣,进而综合素质评价应有的育人之义也会随之受损。事实上,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学生在现实的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过程中确实存在评价意识不足和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受到传统考试评价观的影响,学生时常作为评价的边缘人而存在,缺少相应的评价话语权和行动参与权。学生在稳定的学校环境中接受来自教师、学校的评价,评价内容大多是去语境化的,脱离了鲜活的生命个体,得到的是非真实的行为结果。尽管目前综合素质评价重新赋予学生评价主体的权利,但由于缺乏自我描述的专业引领和详细指导,学生不具备准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其二,利益问题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各方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招生录取的“软挂钩”,综合素质评价并不能为学生提高分数和考取名校带来直接好处,学生不会认真对待,更何况在分秒必争的高中,学生很难腾出时间和精力参与综合素质评价,其主动性势必大打折扣。

1.2 教师主体:评价观念落后,替代学生行使评价权利

综合素质评价是基于学生课内外各类活动的表现来评判学生全面发展程度的一种评价方式[2]。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性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即成,需要长期积淀和养成,需要来自教师、同学及自身等的评价,多元主体评价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在主体多元化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自评中本应发挥指导、点拨和协助的作用,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对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深入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难免会在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厘定、评价方案的操作等方面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加之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会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写活动记录,甚至全面替代学生完成综合素质评价的整个流程。教师替代学生行使评价权利,有悖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消解了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最终也无法展现其潜能优势、个性特征和个体的复杂多样性。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